不光是两位姑娘要回去过端午,就连邱五爷和唐一彦也要走。周敏把人送走,回到小楼,对着空空荡荡的书房,在生出几分寂寥之意的同时,不免又想到了石头。
他们顺着济水而下,抵达怀州府之后,就跟唐家的商队分开了,也不知道如今到了哪里,是否平安。
念着这个的不光是她,还有安氏。
“也不知道捎个信回来,让人悬心。”这是石头出门之后,她最常念叨的一句话。
周敏自己也担忧,但还要安抚她,“路上哪有那么容易遇上能捎信回来的机会?”这时候送信,除了官府驿递之外,就只有靠着那些行商传书了。石头用不上官府的驿递,便只有遇上前来征州的行商时,才能付钱请对方送信,机会自然十分渺茫。
端午过后不久,山上的杨梅就陆续成熟了。周敏泡了杨梅酒,将之搬进地窖时,同样往角落里藏了一坛子。看到去年和前年放的两坛,不由微微出神。
齐老三和安氏对这些事都不怎么热衷,周敏要折腾也随她,但本身不会参与。从前有石头响应周敏的每一项建议,但现在,这些事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做,周敏才忽然觉得这种行为有些幼稚,也很没意思。
她甚至不再像前几年那样,热衷于准备各种各样的零食了。只有自己一个人吃,再好吃的东西,便也没了那点意思。
周敏不知道石头是真的喜欢这些还是迁就她,但不管怎么说,正因为有石头跟自己一起分享这些东西,这几年她才会觉得山居生活也如此有趣。现在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好像连时间都过得更慢了。
需要与被需要……也许她跟石头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相反的,只是当时浑然没有察觉而已。
但就像她跟唐六姑娘说的那样,不要让自己长时间陷入低落的情绪之中,所以周敏很快振作起来,开始给自己找事情做了。
流经万山村前的这条河,如今已经被命名为齐河,取齐姓之意。对于整个万山村齐姓的人家而言,都是莫大的荣耀。
沿河两岸的地,属于高顺县的这部分都已经被周敏早早买了下来,预备将来发展新的产业使用。但是这两年来,她好像陷入了悠闲的生活之中,提不起从前那种开拓事业的气势,甚至没有去这些山上巡视查看过。
这会儿反正也没别的事情需要她,周敏便每天背着一个小包出门,开始巡查这些山林,查看其中的各种出产,寻找可以在这里发展的产业。
这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
夏天天气热,虽然林子里已经有层层树叶阻隔,凉爽了很多,但裸/露在外的皮肤晒过之后会更加敏感,走在茂密的林子里,被树叶扫过,就是一片绯红,又痒又痛。而且林子里时不时还会出现一些不知名的虫类,出现在各种出人意料的地方。
好在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毕竟河流通行之后常常有人走动,两岸的树林里已经没有多少野物了,大型动物都迁徙往更深的森林深处,所以倒是不用担心会出现安全问题。
夏秋季节的山林仿佛一个巨大的宝库,每天周敏都能从中收获许多东西,有一回甚至抓住了一只慌不择路直接撞到了树上的笨山鸡。虽然山鸡的味道有些柴,但周敏用来熬汤,从早上吊到晚上,熬得汤色发白,连骨肉都快熬化了,汤的味道自然十分鲜浓,用来烫白菜最为合适。
而周敏也渐渐从这种“户外运动”之中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总算不会再有那种终日无所事事、虚掷光阴的感觉了。
只不过几个月下来,周敏这几年里好不容易才养得白皙了一些的皮肤,又被晒成了健康的麦色,整个人都黑了不止一个色号。
但是周敏自己很满意。
而且经过那么长时间的考察之后,她终于又有所得,总算没有白费这么长时间在山上跑。
万山村里,每年冬天本来就会开窑烧陶,虽说本地人的手艺很糟糕,所以烧出来的东西质量自然也很一般,但是至少掌握了这门技艺。
而据周敏所知,陶瓷陶瓷,陶和瓷之间最大的区别,一是使用的材料不同,陶制品使用普通黏土就可以烧成,瓷器却只能用专门的高岭土来烧。二就是烧制温度不同,瓷器所需要的温度远远高于陶瓷。
所以只要掌握了这两个问题,自然就可以烧出精美的瓷器。
而周敏这个夏天在山上发现的,就是藏在地里的白色高岭土。虽然目前还不知道储量有多少,但同样是一个发展方向。
说起来,能够发现这种泥土,还有些巧合。周敏原本的打算,只是要挖几株草药。哪知道草药的根系太广,挖着挖着就挖出了白色的泥土,她一开始还不太确定这就是高岭土,拿回来让唐一彦找人看过,才确定的。
“看来万山村这个地方,我们是来对了。”面对这个结果,唐一彦也有些吃惊。
要知道,陶和瓷的价钱差距非常大,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家很少有用得起瓷器的。而越是精美的瓷器,价钱就越贵。有唐家和邱家在,要找到技艺精湛的烧陶工人不成问题,烧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可能差了。只要运出去,利润自然不会低。
对于打算在这里发展事业的唐一彦和邱五爷来说,这自然是个很值得投入的产业。
当初选择万山村的时候,他们可不知道这里还藏着那么多好东西,但现在看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