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他选择了爆发。
当然,掀桌跺脚满地打滚这种事,宫九是不会做的,他只是接过那张画像之后,干脆地撕掉,然后冷哼一声,恨了太平王一眼,就溜走了。
别问这货他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反正不是有一群人脑补吗?总会有一个结论出来的。
反正,撕了画之后,宫九就正大光明地出门,直接回皇宫去了。
太平王府这种地方,秘密太多了,宫九实在混不下去,继续表演的话也是破绽百出,还是在皇宫里安全。
太平王没有拦住宫九,他的表情显得有些愤怒,有些后悔,复杂得很。不过,根本没有回头的宫九依旧错过了太平王的这个表情。
所谓的真相,依旧扑朔迷离,而宫九根本没有耐心去弄清太平王府到底有多少秘密。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抱紧了朱宏景的大腿,一切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那些恩怨情仇的都是以前那个宫九的事,他去搀和干什么?
太平王府内是波谲云诡,皇宫内却是豪气冲天。
无他,朱宏景此时此刻正召集心腹,商讨国家大事。而这一次他们所说的,是海外广渺的土地,丰富的物产,各地蛮夷。
这些是宫九有意无意透露给朱宏景的,或者说并不能算是透露,只是提醒。郑和下西洋之事距今并不太远,人们依旧记得庞大的舰队出海又归来,带来多少奇妙的消息。只是一次出海,并没有带来多少贸易,不过是与一些国家开始有了联系而已,到如今,也有了淡忘之意。
朱宏景不知道宫九是怎么知道那么多事情的,从某种程度上,他也不怎么相信宫九所说的什么那些蛮夷对华夏有威胁之类的说法。只是,之前宫九有意无意告诉他的关于渔民的事情,让朱宏景在某种程度上不由自主地开始重视起宫九的话来。
若是重视,还不会让朱宏景召集心腹来讨论宫九的话,但在宫九离宫之前,又抖了一次猛料,才有了今天众人的商议。
“倭寇劫掠我天朝渔民,天怒人怨,若不示以华夏威仪,岂不弱了我大明名声!”易虎扯着嗓门说着,虽然是说,声音却大得很,离得稍近的人几乎要忍不住捂住自己的耳朵。
不过,虽是武夫,这位将军的言语却颇为文雅,因此除了声音大让人有些不适之外,房间内的其他人对这位将军,倒是多有好感。
“然,太祖曾设十五不可征讨之国,倭国亦在其中,若征倭国,名不正言不顺,更有违祖训啊!”伯谨穑说。别看这位仅仅是个五品官,然而,他的官职却是文华殿大学士,入内阁。官职看似低下,权柄却未必小,只有皇帝心腹方能有这样的位置。
“太祖还曾令道片板不许下海,如今还不是大开海禁,来往通商?”谢葭嗤笑一声,轻飘飘地说。
这两人的对话涉及的,是明朝太祖朱元璋所设立的一些基本国策。朱元璋和倭国方面的爱恨情仇可不少,当初元朝代宋,倭国认为元朝蛮夷所立,不为华夏正统,不承认元,而由于海上风浪,元朝征倭失败,只能放任。大明刚刚立国的时候,朱元璋也曾想要让倭国归附,然而对此倭国置之不理,反倒是一些在海上讨生活的海盗之流,对朱元璋有所敬献。总之,在不知道多少次试探交锋之后,晚年时,朱元璋放弃了控制倭国的想法,转而寻求一种强大自身以使万国来朝的方案,并且将中华周边的十五个国家设立为不可征讨之国,并且命令不许片板下海,以避免倭寇之患。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政策总是要变的,大明开海禁已经好一段时间了,港口,商税的收入已经成为了各个阶层的既得利益,想要在这个基础上再闭关锁国,终究困难重重,除非,王朝更迭。
之前宫九所说的制作鱼肉制品以帮助渔业发展,虽然是小事,但就是因为牵扯太多才让朱宏景如此在意。就这么一个点子,就涉及了渔业发展、盐税、海洋贸易、倭寇、外交国策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还有一点,在现今商业开始发达,货币紧缺的时候,宫九说,倭国有大量白银,并且白银之价远比大明低。
朱宏景不是死守着圣人之言的国君,他看重实际利益,因此,当宫九告诉他这些消息之后,他就在思考,如果宫九所言不虚,那么自己可以做什么?
鱼肉制成品一事,推动着大明开始以商税作为主要收入,那么士农工商的排位怕是会有所动摇,为了稳固农业,必须轻徭薄赋。倚重商税,就要大开海禁。也就是说必须有更强的应对倭寇的力量,或者直接征讨倭国,彻底解决后患。征讨了倭国,那么十五不征讨治国的国策就变了,那么整个国家的军事政策也要有所变动。
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如此,只因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条政策都可能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而想要彻底改变某种情况,太困难,唯有用狂风骤雨的暴力手段——革命,方能彻底。而这种彻底的后果是将原有体系中好的部分,也一起毁坏。
就在朱宏景听着心腹们的建议,自己暗自衡量的时候,宫九一路长驱直入,直接进了房间。
“咦?”看见这么多人,宫九还惊讶了一下,朱宏景和心腹商议政事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明明今天不应该是商议的时候,这群人却聚集在这里,怕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一抬头,果然看见了宫九,朱宏景招招手示意宫九到他身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