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
皇帝之前将困城之战一一瞒下,只兵部、户部与自己知道,成日里下朝之后商谈战事。因困城被围城,消息传递不出,京城已经有一月有余收不到消息。
后皇帝大动干戈封萧略为将,调派两广兵马,以及粮草前往困城,当下朝廷之中所有人全部知悉。
只是之后依旧没消息从官道上传到京城。只皇帝私人侍卫有消息定时传回,道是萧略闯进困城;宋问一并到达困城;宋问在困城城门之上做竹筒饭、菜粥;萧略夜袭敌军猪圈;困城出现一种用火.箭烧会爆炸的武器……宋问在城墙上卖吃食……
刚开始消息还十分振奋人心,毕竟听说困城被围,朝臣们都很焦心,消息出不来也进不去,都等着萧略力破困局。
这后来消息传来了,他们也心定了不少。在朝堂上激烈探讨,关于援兵、粮草之事,生怕两广调兵太多,东面邻国万一跟着起兵,便是镇守东面的朝中老将,怕也是恶战。重点是户部实在调动不了那么多粮草……
朝堂之上消息太少,却也争论不休。
只是后头消息传来,他们看皇帝的眼神都不对了,总觉得皇帝的侍卫是不是探听错了消息?
这宋问在城门上做竹筒饭、菜粥,这便罢了,反正在他们心中宋问就是个糟心货,什么糟心事他们都能接受。
但萧将军可是一路战功赫赫爬上的将军之位,夜袭敌军猪圈?这是什么?!
还有什么用火.箭点燃爆炸的武器?要是有这武器,困城何至于萧略一走就被围城?总不至于是萧略藏私,在京城造的吧?难道萧略也要学亲王造反?!
朝堂之下一下子就激烈起来,反对萧略造反的,以亲王为例,说萧略绝对会造反的,吵得不可开交!
后来再有消息,却是说宋问在城门上卖吃食,重点还有人买!朝臣们都觉得自己怕不是在听前线传回的战事吧!他们都盼着宋问去了困城,最好叫敌军一刀捅了,埋骨困城,毕竟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但他非但没死,还给敌军卖吃食,敌军还买了?
当下朝臣迅速上本参宋问,道是宋问肯定是投敌了!
致力于参宋问的,当下就跟说萧略学亲王造反的朝臣“勾结”在一起,纷纷说两人肯定与敌国勾结,请皇帝速速下令,派其他人前往困城平乱。
派谁去,这又是新的问题!
朝堂之上日日吵成一锅粥。
八月底,援兵终于赶到困城。战报重新上了官道,直接九月初就送来了、郑正彪的折子——参萧略和宋问。
这郑正彪能成为接替萧略镇守困城的大将军,在朝中也有些势力,他的折子与萧略的一起到的,偏偏递折子的就将萧略的先扣下了,给郑正彪的先送上去了。
于是皇帝和朝臣就看到战报是郑正彪送过来的。
他在折子上历数萧略、宋问成日拿着先帝令牌震慑自己,并且在困城不打仗,不想着突围,将困城变成一个“臭城”。并且宋问还与敌军做生意,为了方便宋问做生意,萧略公然勾结敌军将领,请敌军将领入城,并且双方密谈之后,敌军主动退兵十里,援兵也不进城,在城外驻扎,困城大门打开,每日敌军进进出出……
最后郑正彪在折子之上,痛哭陈情道:“皇上,如今困城俨然已经成了敌军之城,哪里还是我们大理朝的城池!臣无能,愧对皇上,如今被软禁府中,不能为皇上分忧!请皇上速速派兵捉拿宋问、萧略,这两个乱臣贼子!”
朝臣:宋问实在厉害!远在困城,还能被参通敌叛国!简直是千古一县令!
第70章
涉及边关送来的折子,不论是谁,是一律不准拦的,就怕延误战事。
此番内侍胆敢暂且拦下萧略折子,将郑正彪折子先递上,也是考量权衡,觉得郑正彪更得圣心,加之其在京中有家族依仗,比萧略这个区区将军府要举足轻重的多。
只是内侍发现郑正彪折子竟然是说萧略和郑正彪通敌叛国,这要是当真定下罪名……内侍一下子就慌了。外头的人不知道,他身为内侍知道萧略手上有先帝御赐的免死金牌,万一萧略回京,谈起折子,那他就是有是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当下不等朝堂上讨论出什么来,偷着跟另一内侍使眼色,装作要出恭,然后迅速将萧略的折子拿出来,然后光明正大急急送进来禀报说是快马刚送来的。
皇帝看了内侍一眼。
内侍故作镇定,没露出半分异样。
折子呈到御案上,皇帝翻开看了,便交由身边另一内侍念念。
萧略折子上详细交代援兵未到这段时间,两军没有交战。
因困城早无粮草,全靠城中百姓拿出存粮支撑守军饱肚,故而主要是与宋大人一道想法子解决城中粮食不足的问题,开垦城中所有能开垦地作为田地,然后种植菜蔬。最初几日全是菜蔬混着粥吃。
后因困城守军上下只剩三千,而围城敌军有一万,敌军外三十里地驻扎敌军两万。为防因自己和宋大人在城中种菜的消息传出,引来敌军强硬攻城,故而他们商议使计“望梅止渴”——在城墙上煮菜粥,以及做竹筒饭,故意做得香气四散,一方便是动摇只能啃干粮的围城敌军军心,另一方面也是想让敌军觉得粮草不足,他们无奈只得虚张声势。
得以拖延时日,等候援兵。
值得宽慰的是,此举竟然有意外之喜,不少敌军小兵撑不住吃食的香气,竟然主动要用干粮来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