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守心里回忆着当初抱着谢远叫哥哥时,谢远微微笑着看他的样子,心中既欢喜又忧愁。
可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没有时间沉浸在对阿远的全心思念之中,因为殷王接了他回来之后,就对他进行了各种考核。包括琴棋书画,包括弓箭马术,包括兵括武技胆量……等等等等。
在殷王发现殷守是一个很好的做将帅的苗子后,心下大喜,甚至要将殷守从长安带来的四十名跟随殷守五年的他自己训练出来的亲信,全部替换,还亲自安排了侍奉殷守的仆从,想要将殷守重新教导起来,美其名曰,要尽一尽做阿爹的责任。
殷守当然不允。
那四十名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亲信,是他和谢远在长安安定下来后,和谢远从各地的孤儿和人市中特意挑选来的。
按照彼时谢远的说法,是只有身家性命都拴在他们身上的人,才值得信任。谢远从前就有二十个小亲随,那时又选了四十,便也就够了;因那时殷守刚刚从狼群里出来,因此谢远就只给他挑了四十个,说是等过几年再给他挑上二十个。他们每人身边有六十亲信,便也足矣。
只是殷守那时想的,却是他要这些人,也只是训练他们的本事,然后让他们和他一起保护阿远而已,于是就打算训练这些人上五六年的时间,然后让这些人都有能力了,再考虑是否还要重新买人。
谢远听了也只道是殷守还小,便也都由着他。想着过几年还是要催一催殷守。无论如何,多训练些人,才能从中挑出真正的人才和真正可以全心全意信任的贴身侍卫,这样总没有错的。
只是二人显然都没有料到,殷守竟然会被殷王认回来。
而那跟了殷守五年的侍从,理所当然也跟了来。
殷守彼时心中正是思念谢远最深的时候,偶尔看着那些侍从,心里才能好受一些。待发现殷王想要动手,让他身边的人都变成殷王亲自布置下的人时,殷守第一次和殷王对抗起来。
殷王彼时也是第一次对殷守立威。既是立威,当然要狠。
毕竟,殷守自幼就是狼孩,性子本就野。又被一个比殷守年纪还小的小孩子教了五年,中间还不知道被灌输些甚么东西。
殷王一脉,素来效忠皇族。准确来说,是唯独效忠帝王一人。
既是如此,殷王当然不允许自己想要重用的这个嫡次子心中还想着别人!尤其那个别人,还是心又不轨的敬王的嫡长子!
且殷王一心想要让自己这几个年长的儿子,无论是嫡子还是庶子,将来都能好生帮扶嫡长子留下的嫡长孙,让那个小小年纪就入长安为质的孩子,将来能将藩地打理好,也能代替那个孩子,为大庆朝守护好边境,征战沙场。
既是有这般多的打算,殷王便下定了决心,誓要将殷守的性子掰回来——殷守的野性,可以保留,但只能保留在与吐蕃对峙的战场之上;可在这藩地之中,殷守就必须遵循规矩,嫡长嫡长,永不能变。这座殷王府将来的主人,只能是那个还在长安为质的殷王嫡长孙!即便有辈分在,殷守将来,也必须对那个嫡长孙低头弯腰,也必须要为了守护殷家而征战沙场!
殷王心中是这样想的,曾经也是这样做的。就像当初嫡长子犹在的时候,他教自己的三个庶子必须臣服嫡长子,并且一切以他为重。那三个庶子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只除了殷三郎时常惦念着前王妃的恩情,便一直在外寻找那个丢失的孩子,殷二郎、殷四郎,却一直都在他身边一面处理殷王府的事务,一面在吐蕃有战事时跟他一起上战场。
且这三人心中都清清楚楚的知道,这殷王府将来的主人是谁。
殷王对此也格外满意。
而殷三郎能将自家丢失十几年的嫡次子找回来,让长眠地下的老妻可以真正安眠,殷王自是满意的。
但是,在满意之后,他却是也要将殷守也调.教成几个庶子的模样,让殷守也能心甘情愿的为他的嫡长孙殷天启的得力臂膀。
殷王既有了这些打算,自然就想要狠狠将殷守的那些志气和野心全都打压下去。
不过,他心中还是在意和关心这个刚刚被找回的儿子的,于是,他就打算从殷守身边的那四十个只听殷守话的亲信入手,将他们都从殷守身边调离,然后,将殷守身边都换成他的人,让他们循序渐进的把他想要殷守做的人做的事告诉殷守。
当然,如果殷守不肯,那……他也会一次性的教好殷守,尽量不必再将来再让殷守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