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庄以东百里之外,便是滦州城。滦州在公园926年便已存在,称之为古城名副其实。“夷齐让贤”、“老马识途”的典故就出自于此,而著名的评剧、皮影戏也诞生在这里。
闻香教教都石佛口则位于滦州城中北部,距州城约二十里路。此时的石佛口虽然因闻香教而闻名天下,实际上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个村庄,面积并不大,周长只有四里,但其间的建筑布局却异常讲究。村子四周的外围设置有“前亭(张亭子)、后店(后店子)、东谷(雷谷庄)、西楼(徐家楼)”,以负责接待四方“朝贡”信徒。石佛口本身,更是结构严谨,气派十足,村子四围筑有牢固的城墙,城门雄伟;城内东西大街两头修筑两大牌楼,分别刻写有“青山主人”、“弥勒转世”。
而闻香教教主王家的住所,在其间占据了极大的空间,显示出特殊气派。内院有客厅、书房、绣楼、花园,侧院有卫厅、武场、膳房、鱼塘
而城外还建有庞大的庙宇群,西关为老爷庙、娘娘庙、土地祠等、南关为菩提寺、八仙观、城隍庙。这些庙宇各个都是雕梁画栋,黄琉璃瓦盖顶,一派金碧辉煌。当然,最著名的则是位于城东北山脚下的“神主庙”(后世又称之为“雹神庙”),庙内供奉两米高红色花岗石石雕弥勒佛像,石佛口的名称便是出自于此。“神主庙”和南关的“菩提寺”是闻香教最重要的两座寺庙,极为壮观,占地面积都有百十亩。
此刻正是黄昏时分,神主庙后院的无相殿内,因为尚未掌灯,仅凭落日的余辉透过院中古树,从门窗斑斑驳驳地
洒入,显得有些昏暗。在殿中主神“燃灯古佛”塑像前,低首躬身站立着两个五十多岁的老者,两人身材适中,相貌雄伟,颌下虬髯花白,长相竟极为相似,难以分辨你我,想来应该是孪生兄弟。
他们的正前方,摆放着一个又高又厚的金色蒲团,蒲团四周绣有精致的莲花花瓣,呈盛开状,像极了佛祖们的莲台宝座。其上端坐着一位体态肥硕、锦袍玉带的老者,他闭着双目,年纪看上去比躬身而立的两个老头还要长上几岁,已近六旬,头顶无发,一道夕阳残辉落在他光秃秃的头顶上,闪耀着颇有些神圣的光芒。这像是个和尚的老者光头上没有戒疤,穿的更不是袈裟僧袍,坐在蒲团上显得有些似僧似俗,不伦不类。
殿内寂静肃穆,针落可闻,*肃穆中透着一丝紧张的气氛。
站在下首的两个孪生老者已经进殿约有一注香的时间了,却一直没敢开口,好似生怕惊扰了那肥胖老者的静修。终于,在听到蒲团上传来轻轻的一声“嗯”后,这两个孪生老者相视对望一眼,左边的那位先低声清咳了一声,方才开口道:“三公子,竹签飞筹传来了几个消息!”
蒲团上的肥胖老者缓缓睁开双眼,也不知是因为他太胖的缘故,还是生来就眼睛细小,双眼睁开时也就像在上下眼皮中开了一条细缝,几乎看不到眼仁。但两位孪生老者从那道窄缝中却看到了一道精光,冷峻犀利,令人生畏。
“说吧!”肥胖老者语音低沉嘶哑,毫无感情的两个字从口中蹦出。
左首老者吸了口气道:“侯护法从京师来信,他前几日已启程离京,护卫一位新晋的侯爷,说是去永平府公干,具体所为何事尚未可知。”
肥胖老者淡淡道:“时值我闻香教教庆的重要时刻,朝廷突然派来个侯爷路过我滦州,前往永平府公干?!而且还特意派侯王随同护卫?有意思!”
原来,这个肥胖老者竟是闻香教少教主王好贤。王好贤今年五十八岁,其父王森死后,他自称弥勒佛转世,得到教中众多高层支持,加之有其母王陈氏在背后撑腰,坐上了代教主之位。
下首两位老者,乃是闻香教五大护法中的第三第四护法,他们是孪生兄弟,说话的是哥哥,名叫杨文,另一个是杨武。兄弟俩在年轻时便与王好贤相识,深得其信任,所以在他们口中,依旧像当年一样,称王好贤为“三公子”。兄弟俩自幼在北少林为僧,二十余岁时便位列少*僧十八罗汉。后在偶遇王好贤后还俗,时至如今,两人已将罗汉拳练至化境,武功深不可测,在王好贤任代教主后,成为了教中位高权重的护法。
哥哥杨文不但武功高强,且熟读经书,文墨不凡,教主但凡有教谕颁发,均由其执笔撰写;弟弟杨武生性暴烈,骁勇好斗,武功犹胜乃兄,为王好贤贴身护卫首领。
如今距闻香教教庆日近,大护法梁梓龙、二护法刘春俱有重要任务,未在教都,所以此刻有资格进入神主庙,与王好贤一起商议教中重大事宜的,只剩下杨文杨武两兄弟。
杨武听了王好贤颇有深意的话,抬起头来道:“有意思?!有什么意思?”
王好贤瞧了一眼憨厚耿直,却一直忠心护主的杨武,知道他脑筋不好使,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并未回答,目光又转到了杨文身上道:“杨文,你以为呢?”
王好贤这微微一笑,顿时令杨氏兄弟俩放松下来,整个大殿内的气氛亦显得不那么紧张了。
杨文摸了摸颌下虬髯,眼中闪烁着和他魁梧身板颇不相符的睿智光芒,含笑道:“那位侯爷也许真的只是去永平府公干。毕竟女真人才夺了广宁,边关告急,永平府离山海关不远,说不定是去督办军粮的;当然,也有可能是为徐鸿儒一事来滦州,如果是这样,就真如三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