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大昭将会不宁。”
楚昭道:“那,如果朕就是属意柴景接替你呢?”
鲁种没想到自己都已经说得那么明白了,楚昭竟然还说这样的话,急急地站了起来,“陛下,还请陛下三思啊!”
“鲁卿,朕与你君臣共事多年,你说如今的大昭最该决定的是什么事?”楚昭没有接过鲁种的话,反问了一句,鲁种一顿,“继承之人。”
楚昭点了点头,“对,承继之人,大昭在朕的治理下,国势越强,百姓安居,下一个大昭的皇帝,是众人都想知道的。”
“陛下正是春秋鼎盛之时,不定有不定的好处。”鲁种倒是不着急的那一拨,心里怎么想就说出来了。
楚昭点点头道:“对,但是鲁卿啊,朕这一辈打小就没过过安乐逍遥的日子,所以朕并不想一辈子都留在帝位上。或者该说,朕不打算死在帝位啊!”
鲁种一顿,还有不喜欢权利的人呐?不,不,不,不是这样说。
“陛下是要退位?”鲁种说了一句,楚昭道:“就像鲁卿辞官一样,朕的心思想必鲁种比谁都更能懂。”
将心比心,鲁种一下子明白了楚昭意思,“也好,陛下退位,新帝若是有什么不妥,陛下也能指点一二。”
第269章 柴景为相
不日,鲁种正式离朝,楚昭下诏封其为肃国公,世袭罔替。
与其同时,楚昭再次大封朝臣,已故的姜参再进封为文国公,世袭罔替;韦尚任得封为镇国公,同世袭罔替;萧其陈封为明国公,同世袭罔替;卫九为南国公,世袭罔替;齐淮为璐国公,世袭罔替;吴用为安国公,世袭罔替……
以诸相为例,余下之人以之六部尚书,而以封候。
每个人的封赏之下,皆例明了其自大昭未创,大昭建朝之后为国所做的贡献。
大昭的史书中,特别写上了昭华女帝对于封赏的吝啬,其之一朝,百官吏治,独有楚宸一个承王,诸位国公,皆是在建朝十数余后而封。也因此,大昭一朝,封王者不出十数,百年难得一人也。
但是,鲁种一退,当了十几年尚书的人都蠢蠢欲动了。封侯拜相,那是为官最大的目标。在位的宰相,个个都是干实事的人,楚昭又是个念旧的人,在明显老人都干得不错的情况下,楚昭是不准换人的。
而姜参虽死,空出了一个相位,无奈楚昭明说了无人可替姜参,故自姜参去后,七相变六,又没人敢触楚昭的逆鳞。
如今鲁种一退,必是要人替上去了,再不赶紧的动手,怕是再无机会了。不管是韦尚任还是卫九都硬朗着,齐淮跟萧其陈、吴用更是正值当年,想让他们退下来,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所以,必须要捉住这唯一的机会。
“陛下,肃国公已退,接任之人,陛下考虑清楚了吗?”萧其陈在大朝会之后,上前一步问了一句。
楚昭道:“你有什么好提议?”
萧其陈看了楚昭一眼道:“臣以为,京兆府尹章玉成很适合。”
跳出六部而选下京兆府尹,楚昭听着立刻笑了,“无缺啊,一眨眼的功夫,他在长安任京兆尹府已是多年,这么多年,能把日渐繁荣的长安打理得井井有条,没有任何乱子,能臣也。”
想到跟章玉成的缘份,楚昭笑了笑,“你们觉得柴景如何?”
从楚昭提出这个人选开始,一片死寂,而萧其陈道:“如果陛下是问臣的意思,臣以为柴尚书并不适合。为相者,调和阴阳也,臣虽然没有做得十全十美,但柴尚书更不会做。”
如此直白的话啊,齐淮心里是七上八下,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跟楚昭说话,但是萧其陈,唉,位置关系不一样,说话也就变得更不一样了。
楚昭点了点头,“调和阴阳,他确实没有那样的本事。不过,你们是不是忘了一件事,朕曾经说过,政事堂中,必须有两人知武事。之前鲁卿跟你齐卿,眼下鲁卿退了,接任的人,也要知武事。”
所以说,不是章玉成这个人选有问题,而是他不知武事,所以楚昭第一时间就把人排除了。
听到楚昭的要求,直接把所有人都过了一遍,悲剧的发现,还真是只有柴景符合楚昭要的知武事的条件。
不说萧其陈了,韦尚任也皱起了眉头,“柴尚书接任,还请陛下慎重!”
又是一个不同意柴景接替的人,楚昭微微一笑,“你们考虑的朕都知道,但是,眼下朕需要用一用柴景,所以,这个相位,朕要给他。”
说白了要用柴景,吴用道:“臣冒昧问陛下,柴尚书能做的事,臣等不能做吗?”
“对!”楚昭非常肯定的回答,这下不管是对柴景有什么看法的人都息火了,韦尚任道:“为相者,调和阴阳也,若柴景无状,臣等请陛下罢免其官,陛下要依律而行。”
这是防着楚昭偏袒柴景啊,楚昭笑道:“韦卿啊,朕是大昭的天子,朕立下的大昭律,朕自己都要遵守,更何况是朕的宰相。”
道破其中的关系,楚昭自己都要遵守的律令,何人不从,当废之。
“既如此,臣无异。”没有人问楚昭要柴景做的是什么?君臣十余载,各自相知甚深,楚昭不是昏君,她既然不能明说,自有她不能说的道理。
“如此就拟诏吧。”楚昭微微笑着说,转冲着萧其陈道:“萧卿,依然没有人能越萧卿。”
这样突然冒出的一句